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

街坊黑白照 蘇富比拍賣

街坊黑白照 蘇富比拍賣
(明報)2009年10月1日 星期四 05:10

【明報專訊】香港本土紀實攝影作品下月初將首次登上蘇富比拍賣殿堂。本港前攝影記者吳文正的兩張《街坊老店》黑白作品,將於下月初聯同畢卡索、安迪華荷等大師的天價作品一起公開拍賣。

蘇富比專家稱,在觀念攝影橫行的當代,吳的「風格非冷靜旁觀,而是深入到老舖與基層交流,對本土傳統文化的保育起重要作用,我們希望把他介紹給市場及收藏家,本土也有好的藝術家。」

主題《街坊老店》 人情味濃

吳文正昨接受訪問時表示,自小生活在新蒲崗舊區,與老式雜貨舖和米舖一起長大,2004年開始拍攝這些熟悉的城市風貌,走遍港九新界,拿著舊式機械菲林相機,從中環、上環,拍到深水埗、大角嘴。「總共拍了200張黑白相,約70多張收錄在《街坊老店》影集中,但這些店舖有四分一已經因為重建、加租、行業衰落、店主老邁等原因消失,不可能再複製。」影集中的「鏡明」玻璃店、「永和雜貨」被蘇富比選中拍賣,「鏡明是上海街80年老店,今年中秋,他們一家幾十人還會在店內聚在一起吃飯,但位於中環的永和因為重建而結業了」。
談及創作經過,吳文正說:「拍攝計劃進行到一半,我發現自己其實在拍一種生活的價值觀」。吳說,拍攝時沒有用閃光燈,不干預現場光影,「拍了3年,但每間老店都只是架設腳架拍攝了10多分鐘,更多時間都是跟店主們聊天。他們沒有潮流名牌,不高深,簡單地靠一雙手補鞋、造雨傘、賣米,養大一家人,就是一生中的成就。家庭成員關係非常緊密,同甘共苦,睦鄰互助。」但吳感嘆本港這些傳統價值隨著物質主義、商場化而逐漸消失,家庭關係也漸疏離,有必要透過藝術形式讓大眾重新重視。

近年觀念攝影興起,紀實攝影則受市場冷待,有批評家指部分觀念攝影作品脫離平民大眾。吳文正則認為,走入民間的紀實攝影適合普羅大眾,可以獲得平民更多共鳴,「以前喜歡玩風格化,尋找各種刁鑽角度,但這專輯是用平實的方式記錄的。」

估價3萬至5萬元

蘇富比為2張作品估價3萬至5萬港幣,與同場華籍旅法畫家常玉的《荷花與金魚》(1500萬至2500萬)差天共地,但個多月前辭去《信報》工作的吳說:「收益多少沒關係,會全部捐給本地志願團體『文化葫蘆』,提高本港文化保育意識。」

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專家黃杰瑜亦指出,吳出身攝影記者,經常與地下階層接觸,「這次拍賣的作品,他和被拍的對象有很深的交流,這有別於近年流行的觀念藝術攝影,但不只是紀實,是有明確的主題。以前我們沒有拍賣過這類作品。」黃說,是次拍賣的亞洲作品部分中,選了能夠表現城市風貌的作品,香港的代表還有「九龍皇帝」曾灶財的墨寶。

明報記者 覃純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